咨询热线:
0312-7519000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
海拔5000米之上 他们在“无人区”找矿——走近地勘院新疆和田项目

添加时间:2023-08-17   浏览次数:1650  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2_副本.jpg

万山之祖,巍巍昆仑,新疆和田县西昆仑山,平均海拔5300米,最高6000米,空气稀薄、极度严寒、气候恶劣,然而,就有这样一群地质队员,他们凭着对地勘事业的一腔热血,在这样的“生命禁区”里从事地质勘查工作,用百折不挠的意志书写着找矿传奇。


大战略呼唤大担当,新起点瞄准新高度,五一九大队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,充分发挥“国家队”“主力军”作用,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,先后落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三个铅锌矿普查等项目。工区位于和田县西昆仑山,是大队近20年来承揽的工作区海拔最高的项目。

大队、九华、地勘院三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和田项目,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围绕入场准备、后勤保障、应急救援等方面深入研究部署工作,周密制定各项方案。经发部结合项目实际,严格开展行前教育,重点强调安全管理,建立日报制度,监督每日安全报备。地勘院根据项目高海拔特点,制定专项应急预案,甄选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组,严格体检,备好抗高反药物和急救包、氧气瓶、卫星电话、对讲机等医疗、通讯等保障物资。

全队上下同心同欲,将高海拔施工的“不可能”转化为“可能”。

斗严寒 战烈日 无人区里徒步勘查

“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,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。背起了我们的行装,攀上了层层的山峰,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,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……”


一首《勘探队员之歌》,激励了无数献身地质事业的年轻人。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3_副本.jpg

5000米的高原天气变化无常,时常雨雪交加,寒风凛冽,加之空气稀薄,气压不足,对心理与生理都是极限挑战。为提前适应环境,项目组按海拔梯度驻扎,逐步提升高度,让队员们的身体提前适应。

高原无人区气候温差较大,夏季夜晚温度已经到了-5℃左右,一天之内就能感受到近30℃的温差。夜晚,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彩钢房里,听着外面呼啸的风,偶尔还有几声狼叫,队员们裹紧羽绒服盖好被子驱赶寒冷,彼此聊着天互相壮胆。条件虽艰苦,但凭着热情和激情,队员们在生命禁区战天斗地、践行初心。

“这里局部气候特殊,有时早上出发时还是晴天,上午就开始下雨,到了中午又下冰雹,下午突然开始下雪,一天能经历四种天气变化。”项目经理陈涛说道。

因为海拔高、光照强,队员们自来到这里都脱了两三层皮,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,“看我这颜色,是不是更健康了?”项目组的李硕笑着说。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3_1_副本.jpg

除了应对各种极端天气外,他们还要克服各种未知地形状况。“有时候,明明看着就在眼前的山峰,走上去却要花一两个小时”,地勘院副院长郑乐说:“路程远不可怕,头痛的是遇到极度崎岖陡峭的地形,加上碎石和荆棘,只能摸索着往前走,在完全没有路的地方生生辟出一条路。”


组员李敬华、张盼野外踏勘时就曾碰到一个60度斜坡的碎石峭壁,无法前行,两人互相拉扯,手脚并用才一步步爬了上去。

烈日当空,高山融雪形成多条季节性河流,适逢雨季,河水湍急,极易阻隔。往海拔高的工区走,温度逐渐降低,积雪越来越多,经年的积雪已硬化成冰,路滑难走,项目组每天就这样在大山之间重复着野外作业。

翻高山 越峻岭 手提肩扛矿石下山


无人区野外作业不能单独行动,至少要两个人一组,互相照应。出发前,要带好罗盘、放大镜、地质锤、GPS等装备,前三样就是地质工作“三件宝”,帮助分辨方向和勘查作业。除了简单的工具外,还要背上一天的干粮,午饭就在勘查途中解决。

每天驱车到达勘查点后,队员们就开始徒步勘查,在没有路的高原山野里往返穿梭,有时一天最多要走二三十公里,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地质人的脚步。从驻扎营地到普查工作区,再进行勘查工作,返回集合点,一天下来往往要十多个小时。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3_2_副本.jpg

今年入职的新员工杜海洋和杨峥,干劲十足,跟着老员工们每天野外作业10多个小时,徒步行走十几公里。遇到有代表性的矿石,就全都做成标本放进背包,收队后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。标本一取就是十几个,矿石一背就是一整天,有人问他们沉不沉,他们笑着说:“不沉,这可是知识的重量。”

为了调查取样,刨土、凿石,这些体力活是家常便饭,队员们在勘查过程中,仔细观察当地的岩性、构造、蚀变矿化,画好素描图,做好记录,采集样品、标本,还要徒手带着岩石标本和样品下山。

守初心 践使命 为国找矿矢志不渝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3_3_副本.jpg

在野外找矿勘查的过程很辛苦也很艰难,要经过普查、详查等多个步骤程序,开展地质测量、物化探测量、槽探、钻探、样品测试分析等多项工作,到最终发现矿藏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,对每一名地勘人来说,最有成就感的时刻,就是发现矿藏的时候。

“每块岩石都具有独特的地质印记,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,认真分析地质现象,才能提高地质认识,才能为国家找大矿、找好矿。”王树旺这样说。

微信图片_20230817164944_副本.jpg

曙光跃动耀征程,壮心不已竞朝夕。地质队员们辗转深山荒漠,探寻矿藏,用心血和汗水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。“现在,那些人迹罕至的西部高原无人区还有很多待发现的矿藏”,遥望茫茫雪山,项目经理张胜动情地说,“这也正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!”

“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,以艰苦奋斗为荣,以找矿立功为荣”,传唱了40年的“三光荣”精神,依然回响在每一个地质人心中,如一盏明灯,激励和指引着一代代地质人,在曾经的“人类禁区”不断实现着找矿新突破。

坚守地勘初心,牢记找矿使命,地勘工作者们走过祖国山山水水,踏遍天南地北,迎送春来冬去;他们跋山涉水、爬冰卧雪,用脚步丈量大地;他们默默奉献,深深扎根,高原上与冰雪战斗,戈壁上与风沙战斗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就是高质量完成项目,不负国家和单位重托!







首页电话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