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步入岁尾,其他单位的员工已经陆续归队的时候,管线院40余人从几个工区汇聚于山东东营,冒着严寒,开始一场新的“战斗”。截至目前,管线院没有一个项目提前收队,院长梁继东和总工苑志刚依然奔波于各项目及甲方之间,冲锋在前,积级拓展市场,狠抓项目生产。对于管线院来说,2013年是忙碌的一年,付出的一年,丰收的一年。2013年全年施工项目达到20余个,管线探测项目数量、合同额、产值创近年新高。这是全院员工携手并进,踏实进取的丰收硕果。
转变管理思路。在项目较多,人员和仪器相对紧张的形势下,管线院领导运筹帷幄,积级部署,转变施工思路,积级与各项目经理沟通,实施一个固定的项目组人员,同时兼顾两个项目作业的方案,同时提拔一批操作员及技术负责,量材实用;根据管线探测工作的性质,改变之前只从学校吸收学生的招人计划,扩大到劳务市场吸收能胜任探测工作的青年,加以培训后,都出色地完成了项目的探测任务。
控制进度、质量及成本。组织院级质检小组,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。质检人员积级奔走在各项目一线实地,为项目上解决技术难题,提供技术支持,加大质量控制。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,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方针制度,落实了各项目出队归队仪器交接清单,从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仪器配件丢失,划分权限,责任落实到人,抵止了责任推脱的踢皮球现象。
实施积极“留人”政策。进一步加大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,院领导分赴工区,与各项目的员工促膝谈心,了解员工之所需;制定了契合探测实情的休假制度;积级鼓励员工自荐,参考项目组意见来选拔人才,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,人员流动相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,积蓄了探测储备力量。
管线院16位项目经理,出差天数均超过到310天,探测台组长,出差天数平均为300天,在外天数最久的达到了347天,他们之中90%的人员没有请过一天假。许多同志干完一个项目直接奔赴另外一个项目,他们穿行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与车水马龙之间,为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最准确的数据。
七八月份的武汉、昆山,常熟,海宁等江南项目,太阳炙烤着大地,最高气温达到了40度,早晨七八点钟大家的衣服完全被汗水浸透,一天都不曾干过,部分管线埋在新开区,四周没有小吃点,馒头就着白开水就是午餐,路边新栽小树的树萌,成为大家中午短暂休息的天堂。
哈尔滨“智慧”管网探测工程从炎夏走向了寒冬。9月份的哈尔滨,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,10月份下起了大雪,为保证工程进度,前后陆续投入70余人。到11月25日省质检站验收结束,历时5个多月,完成总公里数1414公里的探测任务。该项目所处祖国最北端,气候恶劣,测区分散,大家从住地到探测实地,仅坐公交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。主城区处于城市的商业中心、历史街区、铁路物流和商业批发等地段。人口密度大,车辆拥挤,道路狭窄,部分历史街道为保护建筑,禁止在地面施工涂画;管线埋设较深,部分管类为日伪时期铺设,历史久,资料少,新旧管线交叉厉害,如此复杂的作业现状,又迎来了11月的暴雪,全副武装上一切防寒衣物,大家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,依然背着仪器工作在野外。
目前,全院员工仍坚守在野外施工一线,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无怨无悔的付出,普写着管线探测的真谛。走过忙碌的2013年,管线院必将迎来大步向前的2014年。
( 宋丽珍 陈辉)